夫妻共同遗嘱什么时候生效(夫妻共同遗嘱可以一人书写吗)
什么情况下遗嘱才能生效
法律主观:
一、遗嘱应该怎样写才能生效
遗嘱能生效的书写方式如下:
1.遗嘱人必须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2.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第
3.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自己的个人财产,不能是 夫妻共同财产 ,否则,只能视为部分无效,对自己所依法享有的份额,才可以依据遗嘱执行,而不能适用于整个房产。
4.自书遗嘱要由遗嘱人亲笔书写,不能采取他人代书、机打等方式形成,最后本人签名,注明年、月、日。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二、遗嘱生效时间是多久
遗嘱生效时间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生效,遗嘱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订立遗嘱的方式合法的,有效期是永久的;就可以在继承开始后,按照遗嘱的分配继承遗产。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开始的时间及死亡先后的推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三、遗嘱公证要交纳什么费用
遗嘱公证 要交纳公证费、工本费等费用。且具体的收费是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的方案进行的,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予以减免公证费。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夫妻共同遗嘱生效条件
夫妻双亡后,共同遗嘱才能生效。夫妻一方死亡后,共同遗嘱中处分死者财产的部分生效,处分生者财产的部分不生效。只要一方死亡,遗嘱立即生效,死者的遗产由生者继承。
注意事项:
1、应当在遗嘱中指定继承人和受遗赠人。
2、应当说明遗产分配的具体办法或者份额。
3、在遗嘱中处分的财产只能是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
夫妻共同遗嘱的订立除应遵循《民法典》关于遗嘱订立的相关要件外,还应具备:
1、双方存在合法的夫妻关系。无效婚姻下的“夫妻”设立的共同遗嘱因不具备共同基础,所以不能设立共同遗嘱。
2、夫妻双方都具备立遗嘱的能力,任何一方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共同遗嘱无效
3、夫妻双方必须具有共同的意思表示,即夫妻二人设立该份遗嘱的目的是一致的
4、夫妻双方不能在共同遗嘱中剥夺生存一方的遗嘱撤销权,否则就会限制生存一方自由处分其合法财产的权利。
夫妻设立了共同遗嘱以后,仍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双方或一方撤销该共同遗嘱。
1、夫妻双方或一方立共同遗嘱时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因为遗嘱并非夫妻的真实意思,所以应当允许立遗嘱人撤销,但应该通过法院提出撤销申请。
2、夫妻二人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撤销先前订立的遗嘱。但如果遗嘱是经过公证的,撤销该份遗嘱应当到公证机关办理撤销手续。
3、一方撤销。订立共同遗嘱后,夫妻任何一方反悔,均可对原先所立共同遗嘱进行撤销。但共同遗嘱中明确约定撤销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其撤销权应受到限制。
法律依据:
《继承公证细则》第十五条:两个以上的遗嘱人申请办理共同遗嘱公证的,公证处应当引导他们分别设立遗嘱。遗嘱人坚持申请办理共同遗嘱公证的,共同遗嘱中应当明确遗嘱变更、撤销及生效的条件。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共同遗嘱什么时候生效
法律主观:
共同遗嘱自所有被继承人去世后生效。所谓共同遗嘱是合立遗嘱人双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双方都有订立共同遗嘱的意愿和行为,这种共同遗嘱才能成立。遗嘱的撤销也是如此,任何一方均不得取消共同遗嘱。单方的意思表示只是一般遗嘱的特征,任何单方的意思表示都不能订立共同遗嘱。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
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
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夫妻共同遗嘱什么时候生效
法律主观:
夫妻共同遗在所有被继承人全部去世以后才能生效。夫妻共同遗嘱是指夫妻因意思表示一致而共同订立同一份遗嘱,并共同在该遗嘱中对夫妻个人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作出事先处分的遗嘱形式。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条 国家保护自然人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遗嘱什么时候生效
法律主观:
遗嘱是从被 继承人死亡 时开始生效的。继承开始后,有遗嘱或者遗赠继承的,按照遗嘱或者遗赠继承办理;没有遗嘱或者遗赠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夫妻共同遗嘱何时生效?
一、夫妻共同 遗嘱 何时生效 所谓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但共同遗嘱在我国《 继承法 》上并没有体现,法律对它并未做出明确规范。 但共同遗嘱与被 继承人 单独立遗嘱最大的不同是为了保护后去世的被继承人,若一个被继承人去世了,就分割遗产的话,后去世的被继承人就可能会造成生活困难。 因此我们认为,夫妻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是共同遗嘱的所有被继承人全部去世以后。 二、一方是否可以变更夫妻共同遗嘱 对于这一方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关于财产共有人立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部分有效处分他人的财产部分无效的批复》之规定:财产共有人如立遗嘱处分财产,仅限于处分自己的财产部分有效;若处分他人的财产部分,则无效。 《 遗嘱公证 细则》第十五条:两个以上的遗嘱人申请办理共同遗嘱公证的,公证处应当引导他们分别设立遗嘱。 遗嘱人坚持申请办理共同遗嘱公证的,共同遗嘱中应当明确遗嘱变更、撤销及生效的条件。 因此,如果一方想变更共同遗嘱,则只能对自己的1产权做出变更处分。如果夫妻一方死亡,那另一方不得违背配偶的遗愿对配偶的部分产权进行处分。 一般来说,立遗嘱的应为个人,处分的也应是个人的合法财产。但现实中也存在很多共同遗嘱的情况,大多是夫妻生前共同对遗嘱问题作出安排。应注意的是,当出现遗嘱人在共同遗嘱中互相指定对方当事人为 遗产继承 人,而一个遗嘱人已经死亡,别的遗嘱人尚健在时,应当确认共同遗嘱中,已经死亡的遗嘱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已经生效,尚健在的遗嘱人所作的意思表示部分已经失效。
遗嘱生效的时间
遗嘱在遗嘱人死亡时生效。
【法律分析】
遗嘱要想生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遗嘱人立遗嘱时神志清醒,不存在被强迫或者欺骗的情形。(二)如果继承人之中有人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极度困难,遗嘱中必须要给这样的继承人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三)病危时的口头遗嘱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做见证,而且这两个人本身不能是继承人或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遗嘱是行为人对于本人遗产作出处分的意思表示的合同,如果行为人要订立遗嘱的话,是需要满足遗嘱订立的主体资格的,并且遗嘱的内容是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的。继承开始的原因是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且从被继承人死亡之时才开始。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也只有到继承开始的时候才能确定是否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遗嘱生效时间的法律规定
法律主观:
因为 遗嘱 是遗嘱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对其死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所作的处分,死亡前还可以加以变更、撤销,所以,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的条件。 第一,对受遗赠人接受遗产期限作了规制。《 继承法 》第25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二,对 继承权 受到侵害请求法院保护的期限作了规制。《继承法》第3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 诉讼 的期限为2年,自 继承人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 继承 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第三,如果受遗赠人在法定时间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其继承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如果遗产承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继承权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间起诉,就丧失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 遗嘱是可以作为 遗产分配 的相关凭证,但前提条件是遗嘱有效,所以在涉及到 遗产继承 的相关诉讼案件中,司法机关首先要对遗嘱是否有效进行合法的认定,如果遗嘱无效的话,则是不可以按照遗嘱的条款进行遗产分割的,这时可以按照 法定继承 的方法进行处理。
法律客观:
《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遗嘱什么时候开始生效
遗嘱什么时候开始生效,根据情况分析:
1、遗嘱是被继承人死后才生效,只要死前没有立新的遗嘱则从被继承人死亡开始生效,有效期限没有法律规定;
2、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人是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应当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有继承人的后死亡。
遗嘱生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遗嘱人立遗嘱时神志清醒,不存在被强迫或者欺骗的情形;
2、如果继承人之中有人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极度困难,遗嘱中必须要给这样的继承人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
3、病危时的口头遗嘱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做见证,而且这两个人本身不能是继承人或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遗嘱生效时间
法律分析:1.遗嘱的生效时间是在遗嘱人死亡时。2.遗嘱的生效必须同时具备:遗嘱人立遗嘱时神志清醒,不存在被强迫或者欺骗的情形,遗嘱的内容合法合规,遗嘱时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3.另外,如果继承人之中有人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极度困难,遗嘱中必须要给这样的继承人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