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民族歧视罪既遂如何处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煽动民族仇恨罪如何判刑
《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内容如下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本罪的构成
1、罪体
(1)行为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行为是煽动。这里的煽动,是指公开以语言、文字、图画或者其他方法,使群众激起或者产生民族仇恨、民族歧视。
(2)客体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体是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这里的民族仇恨,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民族之间相互敌对、仇恨的状况。民族歧视,是指按照民族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利的现象。
2、罪责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3、罪量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罪量要素是情节严重。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使用侮辱、造谣等手段进行煽动的;多次进行煽动,屡教不改的;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影响恶劣的等。
扩展资料:
本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界限
两罪都是破坏我国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犯罪,其主观特征都为故意犯罪,但两罪的区别表现在:
1、主体要件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要件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此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虽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其侵犯少数比族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构成此罪。
当然,倘其行为符合其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构成要件的,应以他罪定罪处罚,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所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有时,本罪的客体还可能是复杂客体,即行为人实施的煽动行为不仅构成对其一民族平等权利的侵犯,有时还可能直接侵害有关民族公民的人身、名誉、人格等权利;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体则是我国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3、客观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
煽动,就是蛊惑人心,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法,促使某一民族群众对其它民族产生仇恨、歧视等情绪或心理,或者采取一定的敌视行动。
其危害性就在于可能使被煽动者产生某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的意图和行动。行为人进行煽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书写、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印刷、散发非法刊物;录制、播放录音、录像;发表演讲、呼喊口号等,从而制造民族矛盾,使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为敌或相互歧视。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观特征则表现为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所谓非法侵犯,是指违反宪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制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从司法实践来看,非法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例如,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饮食禁忌,禁止少数民族公民身着民族服饰等;
其二,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活动,例如扰乱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阻挠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仪式等;
其三,阻止少数民族对自己风俗习惯的改变等。
煽动民族仇恨罪怎么处罚
煽动民族仇恨罪的处罚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刑事处罚和民事处罚。
刑事处罚方面,根据中国刑法,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指多次煽动、煽动手段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况。
民事处罚方面,煽动民族仇恨的行为也可能涉及到民事侵权,比如侵犯他人名誉权、荣誉权等。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煽动民族仇恨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这种行为破坏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应该得到严厉的打击。
举个例子,某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煽动民族仇恨的言论,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煽动民族仇恨罪。如果这种行为被证实,并且情节严重,那么这个人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同时,如果他的言论侵犯了其他人的权利,他还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总之,煽动民族仇恨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这种行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出版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既遂量刑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分析: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条 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煽动民族仇恨罪怎么处罚
行为人构成煽动民族仇恨罪既遂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煽动,是指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公然宣传。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国对煽动民族仇恨罪的处罚标准
法律主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煽动民族仇恨罪的立案标准: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煽动民族仇恨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煽动民族仇恨罪,是指煽动民族仇恨,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破坏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法律客观:
《刑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249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
法律主观:
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一般表现为散发、公开陈列、张贴、放映或以其他方式鼓吹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