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予刑事处罚的9种情形(民警徇私枉法免予刑事处罚)
免予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法律主观:
免予刑事处罚不是刑罚。免予刑事处罚指的是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因此免予刑事处罚不是刑法。
法律客观:
《刑法》
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刑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民警徇私枉法免予刑事处罚
1、警察有徇私枉法的行为,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
法律分析:免于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有:
1、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2、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免于刑事处罚;
3、犯罪分子有自首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的;
4、其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可以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1、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可以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2、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3、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4、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10、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3、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14、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5、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6、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7、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18、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与免于处罚有什么区别
不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立案后经侦察后确认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案件就此终结。
免于处罚:是有刑事犯罪的发生,但因其他法定情形,如行为人不满14周岁或不满16周岁等,作出的不予处罚的结果。
依法被免于了刑事处罚的人,按照有关规定就应该立即释放,此时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释放通知文书,办理释放手续。虽然免于处罚,但还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