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违约责任有哪些(合同的违约责任有哪些类型)
我国合同法律制度规定当事人承担的违约责任主要有什么?
我国律制度规定当事人承担的违约责任主要有支付违约金、赔偿金、继续履行。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违约有以下法律规定:
1、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违约责任条款约定。违约责任可由合同各方在合同里面作详细约定,对于延迟交付货物或者交付货款的可以约定延迟履行违约金。
3、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同违约的类型
法律主观:
一、合同违约类型
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并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1、明示毁约,指在履行期届满前,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明确肯定地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形态。
明示毁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债务履行期还没有到来。
②明确肯定地向对方表示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义务。
③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义务是该合同的主要义务。
④违约的一方没有正当理由。
2、默示毁约,在履行期届至前,债权人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在合同履行期到来时,债务人将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债务,且债务人没有拒绝为履行债务提供相应担保的违约种类。
默示毁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债务履行期还没有到来。
②一方以行为表示其将不会履行合同义务。比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卖房将房产已经卖给他人;劳务合同中,劳动者在履行劳务之前丧失了劳动能力的。
③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的行为表明其将不会履行合同义务。
④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不提供履行担保。
二、如何区分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
1、产生的前提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前义务,是法定义务。
而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义务,是约定义务。
2、归责原则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
违约责任,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条件,实行严格责任原则。
3、责任方式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只有赔偿损失一种,而违约责任有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履行等方式。
4、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而违约责任赔偿范围是履行利益的损失。
三、违约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违约责任的种类根据合同当事人违反义务的性质、特点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我国将违约行为区分为预期违约和届期违约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类。
1、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来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预期违约,并将预期违约分为明示的预期违约和默示的预期违约两种。明示与默示的区别在于违约的合同当事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明确表达自己不再履行合同的意愿。
2、届期违约。
在履行期限到来以后,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将构成届期违约。届期违约可以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两类。
3、违约与侵权的竞合。
法律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规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签协议违约了会有什么法律责任
签订协议后,一方违约会导致法律责任。如果双方没有在协议中规定违约金等条款,则根据中国民法典相关法律规定计算违约金,并承担其他可能的法律责任。
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违约赔偿等问题。如果一方未履行其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即为违约。违约方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对违约金进行限制或者规定。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则依照约定执行;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计算。此外,除了违约金之外,违约方还需要承担其他可能的法律责任。例如,被违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也可能面临商业信誉受损、名誉下降等负面影响。
如果违约方无力支付违约金,应该怎么办?如果违约方无力支付违约金,则被违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程序中,违约方的财产可能会被查封、扣押或者拍卖,以弥补被违约方的损失。
签订协议时,应当对违约责任进行明确约定,并对可能的违约情况进行预判和防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依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违约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包括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