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认定是如何规定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集资诈骗认定是如何规定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集资诈骗认定是如何规定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集资诈骗四个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集资诈骗罪危害极大,它不仅会造成金融损失,还会打击社会信任,破坏社会稳定。对于投资者而言,需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而对于从业者而言,需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以专业化的耕耘,获得真正的稳定收益。
综上所述,在实际案件审理过程中,很多集资诈骗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性,因此查处这类案件的时候,取证工作更是小心谨慎,特别是其构成要件中,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一点,尤其需要完整牢固的证据锁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分析:非法集资“三要件”:
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
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
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法律依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的防范以及行政机关对非法集资的处置,适用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对非法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外汇等金融业务活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本条例所称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
集资诈骗的四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集资诈骗罪;
4、主观要件,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