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累犯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规定对累犯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我国对累犯的量刑是比较严的,刑法规定了对累犯应当在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不得假释也不适用缓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十一条 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10%-40%,—般不少于3个月。
2023累犯的认定满足三个条件是什么
一般累犯认定的3个条件分别是:犯罪分子有前后罪,前且后罪是在前罪服刑完毕或者特赦后5年内再犯;前罪和后罪都是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犯罪分子要年满18周岁。关于累犯的认定满足条件的问题,下面由我为你详细解答。
一、累犯的认定满足三个条件是什么
1、一般累犯认定的3个条件如下:
(1)犯罪分子有前后罪,前且后罪是在前罪服刑完毕或者特赦后5年内再犯;
(2)前罪和后罪都是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犯罪分子要年满18周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
二、累犯如何判刑
1、根据《刑法》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无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对累犯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例如同是盗窃罪,案情基本相同,不是累犯的犯罪分子,判刑一年有期徒刑的,那么累犯会被判处一年半、两年,甚至三年,总之量刑判刑都比一般罪犯重。
2、当然了,对累犯进行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其刑罚,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3、如果累犯有自首、坦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可以从宽处罚情形的,仍然是可以从宽处罚的。
依据《刑法》的规定,一般累犯认定的3个条件分别是:犯罪分子有前后罪,前且后罪是在前罪服刑完毕或者特赦后5年内再犯;前罪和后罪都是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犯罪分子要年满18周岁。
累犯刑事量刑制度是什么
对于累犯的刑事处罚,国家采取的态度是从重,也就是相比起初犯来说要实施更加严重的处罚。关于累犯的法律后果,从刑法的规定来看,累犯,不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其法律后果有三个:(1)应当从重处罚;(2)不适用缓刑;(3)不适用假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
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4)罪犯分子已满十八周岁。
累犯的法律后果为:
(1)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3)对于累犯,不得适用假释。
关于累犯是如何量刑的
法律主观:
累犯的量刑:应当从重处罚。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法律客观:
《刑法》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六条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累犯的法律规定
一、刑法中规定如何认定为累犯
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由此可见,累犯的构成必须基于在法定期限内犯有法定的前后两罪这一犯罪事实,其法定的主观条件是前后两罪均为故意犯罪,刑罚条件是前后两罪应当为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罪,时间条件是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新罪。累犯构成的主观条件、刑罚条件和时间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惯犯和累犯的区别有哪些
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法定内再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所谓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性质的犯罪行为,所犯之罪均未经处理。
对累犯从严处罚,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犯罪分子经过适用和执行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再犯性质比较严重的犯罪,表明他与初犯或者其他犯罪分子相比,主观恶性教深,人身危险性较大。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累犯予以从重处罚。
对惯犯的从重处罚是针对其后罪而言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根据惯犯的特征和危害程度专门规定了相对较重的法定刑。
对惯犯的从重处罚是针对其后罪而言的。刑法分则有关条文根据惯犯的特征和危害程度专门规定了相对较重的法定刑,因此,惯犯不再是从重处罚的情节。
累犯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66条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累犯从重处罚,必须在量刑中予以体现。对于累犯应当比照不具有累犯情节的情况从重处罚。对于累犯的从重处罚,并不是任意、无原则的从重处罚。
此外,鉴于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害性较大,改造起来比较困难,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对于累犯不得适用假释。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刑法》第66条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累犯从重处罚,必须在量刑中予以体现。对于累犯应当比照不具有累犯情节的情况从重处罚。对于累犯的从重处罚,并不是任意、无原则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