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能判死刑吗(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刑几年)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刑事责任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依法处三年以下拘留或者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不构成交通犯罪的,应当以其他方式处理。让我们仔细看看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责任。
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你负刑事责任吗?
1.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无法赔偿的,如果你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将按交通肇事罪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并对事故负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法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事故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饮酒、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驾驶无驾驶资格的机动车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装置故障的机动车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号牌或者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二、责任认定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是否负刑事责任?
以下十六种情形通常将被确定为全部责任:
1、车前追尾;
2、变道事故;
3.倒车或者打滑后发生交通事故的;
4、从越野或非机动车道进入机动车道发生碰撞;
5.绿灯或无信号灯路口的转弯车辆不允许直行;
6.进入环形交叉路口的车辆不得驶离或者在环形交叉路口行驶;
7、跨越道路中心线或隔离线事故;
8.逆向行驶;
9.右侧超车发生交通事故;
10、超越正常掉头、左转、超车车辆前方碰撞;
1.红灯时发生交通事故;
12.有禁止掉头标志标线的地方,人行横道、桥梁、陡坡、隧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13.与依法可以悬挂、停放的车辆发生碰撞;
14.开关车门造成交通事故;
15.机动车进出停车场或者停车泊位时,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事故的;
16.单边交通事故。
(二)因两个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没有过错,属于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没有责任。
一方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另一方不负责任。
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具体规则或者标准。
综上所述,法律认定对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全部责任的是交通肇事罪。认识到交通肇事罪是指人因违反交通规则致残,如果再次逃逸,情况会更加严重,这一点非常重要。以上是对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法律责任的介绍。如有其他相关建议,请咨询专业律师。
百万购车补贴
肇事逃逸是否会判死刑
不会。交通肇事逃逸应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3、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4、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只要发生肇事逃逸,即可定为全责,但如果对方有无证、醉酒、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可以认定主次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肇事逃逸认定的要件如下: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即先前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并非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是什么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如下: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深圳一保时捷闯红灯撞死行人后逃逸,司机会被判死刑吗?
深圳保时捷闯红灯造成他人死亡并且逃逸,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属于过失犯罪,除非撞死人之前具备杀人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否则不会被判处死刑。
目前,刑事审判中普遍认为闯红灯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行为人虽然具有违反交通法规的故意,但是不能认定其主观上具有故意杀人的意思表示。基于社会普通人的心理,多数人们闯红灯势必是不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但是他们主观上并不想要撞死人,他们只是轻信自己在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能够避免撞死人的悲剧,一旦不慎撞死人则应当属于过于自信的产生过失。倘若认定为故意,则需要更多的事实、证据进行佐证。
不慎撞死人为交通肇事,故意将人撞死为故意杀人。同样是开车将人撞死,但是根据其主观恶意的不同,罪名也不相同。举例说明,倘若不慎把人撞伤,行为人因为不想赔付医药费而将其碾压致死,则属于故意杀人。而倘若不慎将人撞伤,行为人将受害者移动至路边再行逃逸,受害者因行为人逃逸,医治不及时而死亡则属于交通肇事罪,此时可以根据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会使得刑罚更加严重,因为要抓捕行为人需要动用警力、国家资源,因此交通肇事逃逸一旦被抓,刑罚会更加严峻,这体现了我国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
经过该案件,个人认为,公明在出行时应当遵纪守法,而不应当抱有侥幸心理。逃过法律制裁只是一时的,倘若不知悔改,终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错误,到时需要承担的惩罚也更加沉重。红绿灯不是摆设,而是维持社会交通秩序的一种手段,司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安全驾驶、礼让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