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哺乳期可以辞退吗,哺乳期内被辞退如何赔偿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12.27
611
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哺乳期可以辞退员工如何赔偿哺乳期辞退属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补偿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候的2倍工资款,同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陵神桥【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哺乳期可以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哺乳期辞退属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补偿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候的2倍工资款,同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2倍。另外属于事实劳动关系期间,如果有相关证据(如工作牌、工作证、工资卡、工作服、押金条等)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产假期间工资标准按基本工资算。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向单位要求双倍工资,同时要求补缴社会保险。

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3、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重大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严重”的依据是公司里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且员工知晓,有严重的事实存在。

4、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5、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哺乳期被辞退如何赔偿

一、哺乳期辞退怎么赔偿

1、哺乳期辞退赔偿如下:

(1)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一个月工资;

(2)哺乳期被辞退按照工作年限双倍赔偿,因为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陵神桥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尺猛,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二、哺乳期辞退违法吗

哺乳期辞退违法。哺乳期之内解除劳动合同的话,是属于违法行为,哺乳期之内女职工是不能够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只有瞎前女员工自愿来进行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随意的在哺乳期之内开除或者是解除劳动合同的话,那么都是属于违法行为。

辞退哺乳期员工,按照劳动法应该如何赔偿

具体赔偿如下:

1、哺乳期被辞退的,按照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双倍补偿,也就是在单位工作满一年支付两个月的工资。

2、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3、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公司辞退员工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辞退哺乳期员工,按照劳动法应该如何赔偿

哺乳期被辞退属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补偿未时候的2倍工资款,同时,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2倍。另外属于期间,如果有相关证据(如工作牌、工作证、工资卡、工作服、押金条等)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期间工资标准按基本工资算。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向单位要求双倍工资,同时要求补缴社会保险。

在哺乳期,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辞退女员工的,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在哺乳期的女员工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哺乳期可以辞退员工吗

哺乳期合同到期单位不可以辞退员工。如果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就必须继续履行,若单位违法辞退怀孕女工,则需支付该员工赔偿金,工作满一年赔偿两个月的工资。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2、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或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并非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员工被辞退的赔偿标准如下:

1、若员工存在过错的,则可以不赔偿;

2、若员工不存在过错的,则按员工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

3、非正当理由辞退

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都要签订劳动合同,既然是合同,那么里面的内容必定是双项的。在员工没有任何违规法律规定行为的情况下,开除就意味着违反劳动合同,应该按照劳动法进行赔偿。正常情况下是按照工作年限进行,一年就是一个月工资,未满一年超过六个月按照一月计算,未超过六个月按照半月计算。如果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照三倍标准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个月;

4、特殊理由辞退

一般情况下有三种辞退理由,一是正当理由辞退,不用任何赔偿需提前告知;二是非正当理由辞退,按照月工资标准赔偿;三是特殊理由辞退,可以选择赔偿或者提前一个月告知。其中的特殊理由,主要包括劳动者因自身原因无法胜任工作,而公司也无法安排其他工作;劳动合同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劳动者能力不足,经培训或调岗仍无法改变。这个时候可以提前一个月告知,或者直接给一个月工资赔偿。

综上所述,哺乳期不能辞退员工。法律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哺乳期员工可以辞退吗,辞退的补偿是多少

哺乳期员一般不可以随意辞退。用人单位违法与哺乳期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该职工支付经济补偿二倍的赔偿金。如果是因该哺乳期职工存在法定过错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不需要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从原则上来看,如果女职工正处于哺乳期的话,那么用人单位一般是不能将其辞退的,此时不能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与该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要考虑到,如果女职工本身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中规定的情形,而单位也是基于此将其辞退的话,则就是可行的,同时也不会认为单位辞退的行为违法。

若哺乳期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单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女职工在哺乳期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女职工在哺乳期享受的待遇有:

1、用人单位对于女职工不得以其结婚、怀孕、生育、哺乳为由降低其工资待遇。

2、如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也不能终止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哺乳期满方可终止合同。

3、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法律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由上可知,哺乳期员一般不可以随意辞退,但也有例外。辞退合法的,没有补偿;违法的,按照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金,而实际单位需要支付该女职工经济补偿金2倍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欠钱7万赔偿多少金额(欠钱不还起诉赔偿金额多少)

欠款8万起诉费是多少法律主观:起诉费用大概是17850.00元。附:诉讼费计算方法: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 ...
2023-12-01 19:38

工地上干活欠钱不给怎么办(工地上干活受伤怎么赔偿)

工地干完活老板不给钱怎么办法律主观:1、在工地干活老板不给钱,可以直接去找地方的劳动仲裁部门,这个部门会和老板沟通和协商的。 2、如果还是不给,那就可以去法院起诉了,法院会根据情况扣留他的返还款,返给工人工资的。法律客观:《劳动合同 ...
2023-11-30 15:40

公司不辞退你故意调岗怎么赔偿(公司晾着你 也不辞退和赔偿):公司不辞退你故意调岗怎么赔偿?从专业律师

对于公司负责人而言,如果明知公司的故意调岗行为损害员工权益未采取措施阻止或纠正,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公司负责人明知公司的故意调岗行为损害员工权益,而未采取措施阻止或纠正的话,公司负责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确定公司故 ...
离婚法律
826热度

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如何赔偿(未缴纳社保如何赔偿)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雇主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一定比例的再就业补偿金,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即使劳动合同未签订,雇主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也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那么,未签 ...
离婚法律
534热度

2024新劳动法辞退赔偿(2024新劳动法辞退赔偿三倍)

参考资料:中国法院网:《劳动合同法》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辞退补偿劳动法2024年公司辞退员工补偿标准包括:1、每工作满一年就对应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工作在六个月以上但是不满一年的,则按一年计算,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 ...
法律百科
277热度

被辞退员工如何赔偿n1(被辱骂如何起诉对方)

被辞退员工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获得N1赔偿:违反劳动法的雇佣解雇行为性别、种族、宗教或其他歧视行为导致的解雇提前解雇或未遵循合同规定的解雇程序解雇时未获得合理解释或未提供原因解雇前未得到任何警告或机会申辩的情况解雇对身体或精神健康造成损 ...
离婚法律
14热度

旷工被公司辞退有赔偿吗(旷工被单位辞退有补偿吗)

法律客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没有对旷工解除合同天数作出规定,达到所在省市规定的可以解除合同天数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
法律百科
127热度

女职工哺乳期可以辞退吗,哺乳期内被辞退如何赔偿

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 ...
法律百科
611热度

试用期无过错被辞退赔偿标准

但是,如果雇主在试用期内无故解雇员工,并且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提前通知或支付赔偿金,可能会触犯《劳动法》的规定,在法院审理期间,员工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自己在试用期内无过错被辞退,并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合同明确规定,雇主在试用期 ...
离婚法律
358热度

没有提前30天通知辞退的怎么赔偿(公司单方面辞退员工怎么赔偿):没有提前30天通知辞退的赔偿问题

1. 法律法规依据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雇主未提前30天通知辞退员工,应当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2. 判例分析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明确指出,雇主未提前3 ...
离婚法律
47热度

先签离职协议还是先给赔偿金(协议离职和辞退的区别)

一、协议离职和辞退的定义和区别1. 协议离职协议离职是指雇主和员工在劳动关系破裂、无法继续维持的情况下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署离职协议,按照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并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一、协议离职的定义与流程协议离职是指雇主与员工在劳 ...
离婚法律
354热度

员工赔偿金如何计算(哺乳期辞退员工赔偿金如何计算)

因此,哺乳期辞退员工的赔偿金计算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员工工龄和工资水平计算通常的经济补偿金,二是根据法定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进行计算,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哺乳期辞退员工的工作年限不包括法定产假期间,答:如果雇主 ...
离婚法律
862热度

用工单位辞退派遣工如何赔偿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所示: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计算不满1年一个月工资1年以上不满10年一个月工资×工作年限×210年以上一个月工资×10×2四、用工单位辞退派遣工的赔偿案例分析下面列举一些实际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用工单位辞退派遣工的赔偿情况 ...
离婚法律
92热度

哺乳期自愿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

2. 赔偿金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哺乳期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女职工,其赔偿金标准通常由下述三个要素确定:女职工工作年限女职工工资女职工发生生育的时间具体而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十 ...
离婚法律
686热度

孕期被辞退可以申请哪些赔偿(辞退孕妇最多赔几个月)

当孕期被辞退时,孕妇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申诉,并要求赔偿,当孕期被辞退后,孕妇在申请赔偿时需注意以下细节:1. 及时收集证据:孕妇需要保留有关被辞退的证据,包括辞退通知、工资单、医疗费用收据等,以便将来提供给相关法律机构,延展问题 ...
离婚法律
280热度

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吗(试用期无过错被辞退赔偿标准):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吗?(试用期无过错被辞退赔偿标

考虑到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先行阶段,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第四章中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主要适用于正式员工,因此试用期内员工随时辞职这一问题在法律上缺乏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专业律师的角度,通过延展问题的形式解读说明试用期期间员工辞职及 ...
离婚法律
337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