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履行利息如何计算(延迟履行利息计算标准)
延迟履行利息计算标准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对方受到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在延迟履行情况下,应按照约定利率计算利息。
延迟履行利息是指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受到财产损失时,应当赔偿的利息。在我国,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标准主要依据于合同约定,通常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进行计算。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则按照最近一期同期存款利率加倍计算。当然,如果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因为非特定责任,比如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延迟履行,则可以免除延迟履行利息的承担责任。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利率计算的周期,一般按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或者实际天数进行计算。
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标准,该怎么办?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标准,则可以按照最近一期同期存款利率加倍计算。同时,也可以协商达成一致,或者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计算。
在合同中,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标准需要明确规定,通常根据合同约定的利率进行计算。对于未约定利率的情况,可以参考最近一期同期存款利率加倍进行计算,或者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质量要求时,导致对方受到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023年7月延迟履行利息怎么计算?
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延迟履行的时间段。假设延迟履行的时间为n个月。
其次,确定利率。利率可以根据合同或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最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延迟履行利息:
延迟履行利息=延迟履行本金×利率×n
其中,延迟履行本金是指延迟履行期间应该支付的款项。
举个例子,假设延迟履行本金为10000元,利率为5%,延迟履行时间为3个月。那么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如下:
延迟履行利息=10000×0.05×3=1500元
所以,在2023年7月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中,根据具体的延迟履行本金、利率和延迟履行时间,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迟延履行利息怎么计算?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怎么计算
由于实践中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有不同的理解,最高院于2009年3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法释〔2009〕6号》做出以下批复如下:
一、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二、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拓展资料
一、具体计算方法
(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最高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二、批复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该批复已经被新的规定所修改和取代。由于同期贷款最高基准利率是比较高的,而两倍之后就会更高了,造成在执行中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矛盾。考虑到实际情况,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被审议通过,并于2014年8月1日施行。该解释第一条规定: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2、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3、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如何计算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按下列情况计算: 1、2014年8月1日之前的,按法院判决数额的债务约定利息的两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含判决确定的基本利息); 2、2014年8月1日之后的,区分为一般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利息两部分:判决利息按判决确定的利率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的标准计算。《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 迟延履行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迟延履行利息计算的司法解释》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方法
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八条规定:合理减免被执行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被执行人以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其无法及时履行义务为由,申请减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的相应期间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人民法院经审查属实的,应予支持;被执行人申请减免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一般债务利息的,不予支持,但申请执行人同意的除外。
5、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怎么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4年8月1日施行,因此关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分为2014年8月1日前、后两种方法。
2014年8月1日前,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2014年8月1日后,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区分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应当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举例说明:2024年6月30日法律文书生效,债务人应在生效之日起3日(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7月3日)内支付债权人借款本金10000元。自2024年1月2日起至借款付清之日止,按照日万分之四支付借款本金的利息,如债务人迟延履行,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问:若债务人2024年9月1日清偿全部债务,需要支付多少钱?
(1)计算一般债务利息期间:2024年1月2日至[ly3] 2024年7月3日,共计183天。
迟延履行之前的一般债务利息为:10000×0.04%×183=732元
(2)计算迟延履行期间:2024年7月4日至2024年9月1日,共计60天。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10000×0.04%×60=240
延迟履行的利息是怎么计算的
延迟履行的利息的计算方法:1、按法院判决数额的债务约定利息的两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2、区分为一般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利息两部分,判决利息按判决确定的利率计算;3、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的标准计算。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迟延履行债务利息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1、对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计算的开始时间,即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自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计算。2、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的标准,应以人民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为基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延迟利息的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1.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
2.利率*2(倍)*迟延履行期间
3.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4.年利率2*月利率60*日利率 (注:银行利率计算年60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方法
一、迟延履行判决期间的债务利息如何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确定: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 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1、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应当包括本金和双方的约定利息,本金和约定利息之和则是确定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基数。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是债务人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应当承担的实体责任。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则是对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义务而设定的一种法定责任。它具有给申请人补偿损失和对被执行人不遵守国家法律、不按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行为予以惩罚的双重性质。
2、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利率的确定,《批复》规定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银行贷款的利率因期限不同而有所不同,贷款时间越长,利率越高。确定利率应以“日期”为准,即从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间届满次日起适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所谓同期,即从计息开始之日起,至计算利息之日止之间的期间,若为6个月以下,则适用6个月以下贷款的利率;若为2年左右,则适用1至3年的利率。同时,因为银行的利率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做出适时的调整,故法院也应依法严格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计算。
综上所述,法律文书确定给付金钱义务的内容,是由本金和双方约定利息两部分组成的,本金和约定利息之和是计算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基数。在本案执行中,给付金钱义务的内容,应当是判决书确定的2万元本金 双方的约定利息(年利率25%,从借款之日起至清结之日止);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则是以上述本息合计数额为基数,从判决书生效的第6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2倍计算至清结之日止。
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第二条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
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的,计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的,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
非因被执行人的申请,对生效法律文书审查而中止或者暂缓执行的期间及再审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第四条 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当先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再清偿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条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外币的,执行时以该种外币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申请执行人主张以人民币计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以人民币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应当先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外币折算或者套算为人民币后再进行计算。
外币折算或者套算为人民币的,按照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起算之日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公布的人民币对该外币的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机构未公布汇率中间价的外币,按照该日境内银行人民币对该外币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或者该外币在境内银行、国际外汇市场对美元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进行套算。
第六条 执行回转程序中,原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承担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第七条 本解释施行时尚未执行完毕部分的金钱债务,本解释施行前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按照之前的规定计算;施行后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按照本解释计算。
本解释施行前本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制定的惩罚性的法律规范。迟延履行的判决书下发后,若相关民事主体不立即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款的,是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定,缴纳延迟期间的债务利息的,从实际来看,该项法规的制定,减少了迟延不履行债务的行为。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方法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方法如下:
1、按法院判决数额的债务约定利息的两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2、区分为一般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利息两部分,判决利息按判决确定的利率计算;
3、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的标准计算。
迟延履行的条件:
1、合同约定了明确的履行期限、方式、标准等内容;
2、当事人已经履行了自己的合同义务,但违约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
3、违约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因是其自身的过错,而非由于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情况引起的。
迟延履行期间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1、若当事人约定了履行期限的,从履行期限届满后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2、若一方因迟延履行而违约,致使合同履行不能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综上所述,所谓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根本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如果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将导致合同相对方合同目的落空,我们通常将违约方的此类严重违约行为,称为根本违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