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后爷爷奶奶有探视权吗(离婚后爷爷奶奶有孩子的探视权吗)
离婚后爷爷奶奶有没有探视权
爷爷奶奶没有法定的探视权,探望权是父母的法定权利,但是由于爷爷奶奶和孩子的特殊关系,对爷爷奶奶的探视权还是应该保障的,爷爷奶奶要探望孙子和孙女,则应得到直接抚养孩子的监护人的许可才可以。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有探视权么
法律主观:
离婚后爷爷奶奶没有探视权,因为民法典规定的探视权只有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父或者母才会具有。爷爷奶奶想要探视孙子女,需要经过抚养孩子的双方父母同意。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新民法典规定爷爷奶奶探视权
一、爷爷奶奶有探视权吗
1、没有探视权,爷爷奶奶没有直接的探视权。探视权指定期或不定期探望子女的一种权利。如果孩子的抚养权给了母亲,一般父亲是有探视权的,这在《民法典》第1086条里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法律上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他近亲属,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是否有探视的权利。
2、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的探视权是基于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这种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只可以由父亲或母亲本人行使实施,其他人是不享有这项权利的,也不能够代替行使。但爷爷奶奶探望孙子是人之常情,一般可以在直接抚养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允许下进行,如果在不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探望孩子则侵犯了监护人的监护权。
3、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86条【父母的探望权】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律师分析:
这涉及人情方面的问题,属于道德伦理调整的范畴,相关部门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应给予完善,可判决离婚前与孩子长时间生活居住,并承担过抚养义务的近亲属有部分探望权。
尽管《民法典》确实没有规定其他的近亲属享有探望权,可是,在民法中,只有物权编法规定物权法定主义。而在民法的其他部门,不存在权利法定的问题,就是说,在债权法规、人格权法规、身份权法规中,法律规定的权利是权利,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利,只要是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合乎情理的,符合人性的,符合民事习惯的,都可以认定为是权利,都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在现实中,说法律没有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探望权,就认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就没有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探望权,不符合人性和情理,违背民事习惯。
我国的婚姻家庭问题,都是按《民法典》来解决的,关于离婚后的子女探视问题,只规定到父母一层,存在漏洞。因为祖父母并非直接血亲关系。但是从感情和亲情上来说,孩子和祖父母不应该被隔离,祖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利于孩子成长。
三、离婚后可以变更孩子抚养权吗
离婚抚养权是可以变更的。
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离婚后爷爷奶奶有探视权吗?
一、 离婚 后爷爷奶奶有 探视权 吗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 抚养 子女的一方,定期或不定期探望子女的权利。我国现行《 婚姻法 》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因此,“父或母对子女的探视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这种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只能由父母本人实施,其他人不享有此项权利,也不能代替行使。也就是说,爷爷奶奶要行使对孙子女的探望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爷爷奶奶要探望孙子女,只能通过孩子的父亲行使探望权的时候陪同探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婚后的一方行使探望权受到阻碍的时候,是可以过 诉讼 来解决的,一般都会得到支持。但判决生效后,如果承担义务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话,法院是很难直接 强制执行 的,只能通过对义务人罚款拘留等间接的方式,来迫使他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二、如何争取探视权 (一) 行使探视权——协商方式,协商不成请求法院判决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 法院可以中止探视权的情形 当父或母探视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视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视权的权利”。 (三) 法院可以终止探视权情形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 (四) 争取探视权,应该具体明确探视权的相关问题——时间、地点等 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对于孩子的探视权行使时间、方式、地点等问题,进行约定。从具体情况出发,衡量当事人的生活情况,调解出相对适合的时间地点,既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影响离异男女今后的生活。因此在 离婚协议 中,探视权应该受到重视,如果仅仅只是在离婚协议中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视的时间、地点、方式有明确约定的不多,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要再次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法律中有规定,探视权是父母享有的,而作为上一辈的人,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实际其实并没有探视权,若需要对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进行探视,那么只能通过孩子的父母行使自己的探视权来探望。若一方在行使探视权的时候,有严重危害子女利益的情形,那么可以中止探视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