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公摊的风险
每一平方都是钱!你这样做才能规避公摊风险
在房屋交易的过程中,广大购房者对于公摊面积的问题是十分关注的,毕竟房屋的每一平方米面积都是钱,再加上如今房价那么高,一平方米的面积在一线城市里就等于几万块钱啊,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时时常发现的情况就是:明明花了100平方米的钱,收房时测量却只有70平方米,原因就是公摊了30平方米,简直就是坑爹啊。
一、公摊面积猫腻多,尚无明确法规规范
虽然公摊面积搞得广大购房者人心惶惶,抱怨不断,不过,很遗憾的是,最近网上流传关于取消公摊的消息其实是假的,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由于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予以明确,使其成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争论的焦点。
二、如何规避公摊面积风险?
1、向开发商索取明确公摊数据
对于购房者而言,最害怕的就是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动手脚了,因为你可要求开发商给出明确公摊面积的数据,一般需要整栋楼的建筑面积、楼内所有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属于公摊的建筑面积等等,方便购房者大致计算公摊面积,做到心中有数。
2、索要以及查阅有关资料
当然了,为了以防万一,购房者你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比如,索要以及查阅有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房屋的设计图纸或者最终的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报告、关于公摊面积的数据及其计算方式和文件等。
3、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4、拿起法律武器
买房时公摊面积具体包括哪些,如何避免公摊面积风险
法律分析:买房时公摊面积具体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用厕所、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以及其他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避免公摊面积风险的方法如下:1、索取公摊数据;2、查阅有关资料;3、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按套(单元)计价或者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教您几招 规避公摊面积中的风险
购房过程中,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面积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计算和处理。尤其是令人头疼的公摊面积。公摊面积的计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上,购房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对于计算公摊面积所涉及的数据是不得而知的,因而公共建筑面积分摊系数也没办法算出。
自己购买的房子到底要公摊多少都是以发展商说了算。在这样一种购房者和发展商信息获得不对等的情况下,购房者的知情权根本得不到体现,因此,关于公摊面积的纠纷不断。
公摊面积怎么算
公摊面积既然公摊到每个业主身上了,所有权当然属于所有业主。然而,问题在于开发商总不愿明明白白地公示哪些公有面积已经用于公摊,购房者就无从知道哪些公用面积是属于业主所有,哪些是开发商的,就更无从讲到所有权和使用权了。正因为这样,开发商钻空子的机会也多了,购房者落入陷阱的机会变多。
三招教您规避公摊面积中的风险
新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附件标明了"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但只列明了应分摊的部位及其构成,具体数据仍不确定,所以仍然存在着开发商让业主多摊的可能性。这里我们总结了几招,提供给购房者参考。
第一招:索取公摊数据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可以让发展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也可以要求发展商列明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面积,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数据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第二招:查阅有关资料
业主们有权自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第三招: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商品房买卖合同》第三条和附录二中有关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的条款,购房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的数字,并在附件二"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特别是有关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情况,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万一真的发生了纠纷,唯一的选择就是诉之法律,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精力。当然,我们期望的是,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政府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发展商诚信意识的不断增强,普通购房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有了这三招,购房者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对于公摊面积的相关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您实在是看不懂,最好请律师随同,在购房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会得到法律的保障。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9-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如何避免公摊面积的陷阱?
买房时影响公摊面积的因素非常的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当然如果每一层的住户多,分摊的人多了,公摊的面积自然就少了很多。为了避免买房的时候,被开发商“套路”,在买房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向开发商所要公摊面积的数据,公摊面积的误差在3%以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业主完全有权利追偿。
1、索要公摊面积数据
为了避免购房者遇到公摊风险,购房者应该在买新房的时候向开发商索要公摊面积的数据,他们应该出具详细的信息。一般而言如果公摊面积误差较小,按照实际面积计算房屋价格即可。但如果公摊面积出入过大,购房者完全有权利追偿。
2、查阅相关资料
有时候销售人员会告诉你公摊面积的数据,但是由于不同楼层、不同户型的影响,他们说的数额和你买的房屋面积会存在差距。因此建议业主自行查阅一下自己购买项目的资料,方式包括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等。
3、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购房合同中应该写清楚项目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因此购房者应该要求开发商在合同将这一部分内容写清楚,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如果发生了纠纷,购房者完全可以根据合同来维权。
公摊面积知识扩展1、公摊面积范围
公摊面积为: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梯井、电梯机房、水泵房、消防通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另外公摊面积还包括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2、公摊面积越小就越好吗?
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购房者都上过公摊面积的”亏“,于是就觉得公摊面积越小越好,但事实是这样吗?其实在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房子的公摊面积越小,实际面积就会越大,那么从个角度来讲自然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
但是,在这里要注意了,要记住这一行字:“在房子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为前提。也就是说,如果公共场合的空间比较小、比较窄也不是太好,这样会对大家的室外活动有一定影响。因此,公摊这面积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3、不同的建筑类型,房屋的公摊面积多少才合适呢?
有购房者问,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房屋的公摊面积是多少才合适呢?难道要自己计算?其实,也不用,一般来说,小高层公摊系数约在10%至15%之间,如果有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那么公摊系数应在15%至20%之间,高层建筑公摊系数一般在14%至24%。
在市场上,除了高层房以及小高层房之类,还存在着“别墅”这一类型的房屋。在通常情况下,别墅类的公摊面积一般为1%至8%,但如果买的别墅是独栋的,那是没有公摊面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