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买房靠谱吗(假离婚买房法律后果有什么影响)
能举报假离婚买房吗?假离婚买房有效吗?
一、能举报假离婚买房吗
法律上并不承认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当婚姻的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所以假离婚所形成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完全一致。如果证件不是经过主管机关下发,而是你们自己去办的假证件,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讲你们根本没有离婚,那么该财产系婚后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买房并没有影响。而如果两人协商去民政局办理,通过假离婚证办理贷款是一种骗贷行为,银行发现后有可能撤销合同并且两人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假离婚造成的生活烦恼也是很多的,有很多的夫妻因为办理假离婚手续以后,为了掩人耳目而分居生活产生感情隔阂。双方再因为假离婚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就更加会影响夫妻感情,导致夫妻真的假戏真做。
二、假离婚买房有效吗
1、法律上没有假离婚一说,假离婚买房的后果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2、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夫妻双方办理完离婚手续,双方即不存在合法的夫妻关系。双方不再享有夫妻权利,也不再负有夫妻义务。
3、离婚后购买房屋的问题,可能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与分割,需要由男女双方提供证据证明,如无证据证明,法律将不予支持。
三、夫妻通过假离婚逃债有效力吗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基于某种特殊目的,往往是不正当利益,借离婚为名,从表象上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而离婚的行为。
假离婚的双方当事人一旦领取结婚证后,他们的婚姻即告解除,双方不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不再有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均取得再婚的权利。因为婚姻的登记行为具有公示效力,无论其离婚登记是否属于自愿和是否具有离婚的真实意愿,其离婚行为都属有效。
但对于借离婚而达到的非法目的,属于民法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老公提出假离婚能相信吗?老公说假离婚买房靠谱吗?
离婚在很多人眼里其实是一种不吉利的做法。毕竟涉及离婚对夫妻感情肯定不太好,所以我老公提出通过假离婚买房你能相信吗?
老公提出假离婚能相信吗
不好说。要看平时的夫妻关系和你老公的行为。
律师提醒广大购房者,在他们办理的很多实际案件中,很多“假离婚”都是假的,但最后都没有复合。同时在“离婚”中约定财产归一方所有,另一方“人财两空”自取灭亡。因此,规避“假离婚”的政策,对无房产的一方造成了重大的法律风险。如果真的做了假戏真做,没有房产的配偶几乎得不到补偿,他应得的那份财产很可能也没了。而且,即使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离婚时房屋的归属,该协议也不具有对抗效力,其权益也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老公说假离婚买房靠谱吗
假离婚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夫妻双方并不是真的想离婚,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离婚。这种做法钻了法律的空子,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还会遭受相应的损失。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这样获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婚姻关系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登记结婚和离婚。已经办理离婚登记的,没有法律证据支持撤销登记,或者另一方不愿意复婚的,不能恢复婚姻关系。假离婚不仅是对法律的不尊重,对婚姻的亵渎,其隐含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小觑。
假离婚买房有什么风险
1.假离婚买房可能会惹上官司。
很多人觉得假离婚是小事。无非就是两个人查征信记录,看对方名下有没有贷款记录。然后,他们拿着相关证件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再去房管局办理更名手续。然后,无贷款记录的一方再买新房,申请银行贷款。拿到银行贷款后,他们会复合的。
2、假离婚买房可能是假的。
虽然假结婚只是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处理,但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你不会清楚地知道对方真正的想法,这可能会导致假离婚变成真离婚。
比如夫妻婚后生活平淡,男女一方已经有了离婚的想法,而另一方却毫不知情。这时候方便离婚,他们就会要求假离婚买房。离婚手续办完,他们就翻脸不认人,让对方白白吃亏。
假离婚买房有法律影响吗
假离婚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不尊重,更是对婚姻的亵渎,隐藏的法律风险不容小觑。法律不承认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婚姻双方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就宣告婚姻关系解除,所以假离婚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完全一致。
1.如果证明不是主管机关出具的,而是自己出具的假证明,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讲,你们根本没有离婚,那么房产就是婚后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买房没有影响。
2.但如果两个人协商去民政局办理贷款,通过假的离婚证办理贷款,属于骗贷行为。银行发现后,有可能解除合同,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深圳假离婚买房还有用吗
不建议使用。
深圳假离婚买房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被法律禁止,违反相关法律风险很大。此举可能涉嫌利用欺诈手段获取公房、商贷、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侵犯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如果发现这种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惩罚。在购房时,建议您按照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的原则,以避免法律风险和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实现对个人生活和财产的保护和管理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在此过程中也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并坚持原则。换言之,应该以诚信为基础,遵守法律规定,真正获得对房产的合法拥有权。
一方征信不好假离婚买房
法律分析:很多人都觉得假离婚是一件小事,无非就是两个人去查一下征信记录,看看对方名下有没有贷款记录,之后就拿着相关证件到民政局去办理离婚手续,再去房管局办理更名手续,然后由没有贷款记录的一方去购买新的房子,并办理银行贷款,等拿上了银行的贷款就复合。可是,实际上假离婚买房并没有这么简单,虚假离婚其实就是一种无视国家法律的行为,而假离婚买房可能就会构成欺诈的行为,这时就会为当事人引来官司,最后不仅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还留下了不良的记录。一般来说,虚假离婚必须满足离婚条件,如果假离婚后,男女双方都未与第三人结婚,那么假离婚便会失效,但若是其中一方已经与第三人结婚,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要慎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假离婚买二套房真的靠谱吗?
在为了达到一些目的时,有的人可能会用虚假信息,把年龄改大或改小就是很常见的手段。而有的家庭为了买二套房,甚至不惜用假离婚这样的方式来减少成本,因为把财产过户给一方,另一方买房时就能被算作首套,这样就能在买二套房时享受首套房的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和首付成数。
但是,假离婚买二套房真的靠谱吗?难道不会有一些风险吗?下面就来带大家看看假离婚买二套房可能存在的隐患。
假离婚其实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用假离婚证来达到目的;二是真的办理离婚手续,待买房以后再复婚。
我们先来说说前者有何风险。花钱办个假离婚证,可以骗过银行,但是在法律上,因为离婚证是假的,夫妻关系依然存续,所购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如果这种欺骗行为一旦暴露,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下面再来说说后者存在的风险。虽然在办理假离婚时夫妻约定了在买房之后就复婚,但是,人是善变的,在离婚的这段期间也会发生很多变数,比如一方有了外遇后,假戏真做,不与原配复婚。这样一来,一个好好的家庭就真的为一点金钱上的利益而破裂了,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鉴于假离婚存在种种风险,并且这种做法也不太光明磊落,存在道德的质疑,而且假离婚买二套房,用一套房的成本来买第二套房,也未必就能省下多少钱,还是建议各位不要这样做,以免因小失大。
婚内用假离婚证买房风险
用假离婚证买房可能会触犯刑法,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另外,假离婚可能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信用风险,如被银行发现,征信会出问题,银行也会终止贷款。
目前很多地方民政部门的信息跟别的职能部门信息没做到共享,所以可能会导致有的用假离婚证重婚、买房等等事情发生。
如果只是打算买房投资,三两年出手赚钱,也许不会有什么意外。但是,假如在出手房产之前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网了那就会导致关于房子的诸多问题发生了,至少得补交逃避掉的交易规费外加罚款。
如果买房是为了长期自用的话,这样的风险就更大了。信息科技的发展速度是很惊人的,以目前的技术水准和网络资源状况来看,信息联网一点问题没有,缺少的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而且政府正在抓紧时间做这方面的工作
不动产登记中心有一套打击造假行为的措施。
首先,受理窗口一旦发现造假的权属证书,会立即没收,并开具收缴凭证;发现造假的公证书、结婚证、离婚证、身份证等,也会当场没收。
其次,工作人员会在系统中对造假行为涉及的权属信息,设置提醒标记,以后再办理相关业务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如果材料存疑,工作人员也会在系统中加注,提醒其他办事人员注意。
在业务审批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材料是伪造的,会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是外地公证文书存疑,工作人员会打电话核实,甚至致电外事部门,请求协助核查境外公证机构文书的真假。即使是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工作人员也会调动资源侧面了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八十条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买房假离婚是真离婚证吗
假离婚证买房后果如下:假离婚证是一种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果有证据证明买房的双方是假离婚的情况,当事人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甚至还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需要受到相关的处罚;另外办理假离婚证,触犯了刑法中的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如果双方是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证,是属于真离婚,没有假离婚的说法。假离婚的注意事项是要看当事人行为是否有诈骗来获取利益的性质。首先,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行为人为了享受一定的买房优惠政策而进行离婚满足离婚的条件真的属于解除婚姻关系。而因为离婚后购买的房屋如果有欺诈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违法,如果没有欺诈行为就是合法购房行为。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对结婚、复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证,对离婚的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拓展资料: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假离婚买房风险具体有哪些
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投资性买房越来越多,各地也出台了诸多限购、限贷政策,为了应对这些政策,民间也出现了很多“对策”,假离婚就是其中之一。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他只是通俗的一个说法,一般指夫妻双方不是真的要离婚,而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而离婚,这种做法钻了法律的空子,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还会有相应的损失。假离婚买房应对警惕以下可能产生的后果(法律风险):第一,假离婚买房,离婚后所买房屋属于个人婚前财产;第二,假离婚属于欺诈行为,因此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第三,离婚时为明确约定财产分割,或约定的分割方案明显偏向一方的,若离婚后一方假戏真做,双方不仅不能恢复婚姻关系,还可能会承担财产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假离婚买房会有什么后果
一般来说,假离婚买房的行为是不违法的,但是,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利的后果。考虑到双方办理离婚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因此应该有一个前提,也即夫妻有一方名下有一套或多套房产。因此,在双方离婚之后,名下没有房产的一方重新购房产,其登记所有权人只能是一人,另一方是不能成为共有人的,也即房产证是办理购房一方的名下。如果双方事后因这套房产产生纠纷而诉诸法庭,显然对于房产的权属问题,房产的登记所有权人是占据有利条件的,如果另一方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为实际出资人或共同出资人,亦或法庭调查核实清楚双方”假离婚“的背景而考虑此实际情况判定房产仍为双方共有,则不是登记所有权人的另一方很可能要承担不利的后果。此外,假离婚买房,钻了国家政策空子。一般情况下很难查出,因此也不会追究什么责任。但是假离婚隐患很大,有不少弄假成真。即使将来复婚或者离婚后仍然居住在一起,经查实会追究责任,也就是取消二套房优惠,给予一定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