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特邀律师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
一、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1、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是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并由本人或者指使他人向国家机关告发的,或者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虽不是直接向国家机关告发,但采取的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应当立案追诉。
二、认定诬告陷害罪依据
1、诬告陷害罪与错告或检举失实的界限。二者在客观上都表现为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的犯罪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区分它们的关键是,前者明知自己告发的是捏造的犯罪事实,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后者认为自己告发的是真实犯罪事实,没有陷害他人的故意。要判明这一点,就必须查明行为人告发的背景、原因、告发的事实来源、告发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2、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滂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但前者是对人身权利的犯罪,后者是对名誉的犯罪。它们在构成要件上的主要区别是:
(1)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则构成诽谤罪。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旨在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旨在破坏他人名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诬告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是:1、嫌疑人故意的伪造一些事实情况告知警方,警方也因此采取了后续行动,从而带来非常严重后果的情况;2、嫌疑人故意对受害者进行诬告,捏造事实进行陷害,并且这个过程当中手段极其恶劣;3、司法机关按照正常的程序流程进行任务的执行,但是因为嫌疑人的诬告陷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4、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诬告罪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犯的对象,即诬告的对象可能是任何人,但必须是特定的个人。如果只是笼统捏造并谎报某种犯罪事实,而没有明显暗示具体犯罪人是谁,则不能构成诬告陷害罪。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诬陷他人使其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诬告陷害罪与错告或检举失实的界限。
二者在客观上都表现为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的犯罪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区分它们的关键是,前者明知自己告发的是捏造的犯罪事实,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后者认为自己告发的是真实犯罪事实,没有陷害他人的故意。要判明这一点,就必须查明行为人告发的背景、原因、告发的事实来源、告发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但前者是对人身权利的犯罪,后者是对名誉的犯罪。它们在构成要件上的主要区别是:
1、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则构成诽谤罪。
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旨在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旨在破坏他人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1、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以虚假的犯罪事实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2、行为人诬告陷害他人的手段恶劣的;
3、行为人捏造犯罪事实,以虚假犯罪事实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行为;
4、行为人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上述行为,都达到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
构成诬告陷害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则不构成本罪;
2、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3、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4、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如果行为人只是捏造了某种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并没有具体的告发对象,这种行为虽然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并未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也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5、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社会影响恶劣等。
综上所述,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则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犯诬告陷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犯罪。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法律分析: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有:1、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并由本人或者指使他人向国家机关告发的;2、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虽不是直接向国家机关告发,但采取的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
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如下:
1、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2、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3、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构成诬告陷害罪的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
3、主体是一般主体, 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
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本罪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成为刑事侦查的对象或卷入刑事调查或刑事诉讼就构成犯罪既遂。被诬告人是否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