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部分还款诉讼是诈骗么
隐瞒已还部分债务构成虚假诉讼吗
法律主观:
隐瞒部分债务是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诉讼诈骗是诈骗罪吗
诉讼诈骗和诈骗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那么,诉讼诈骗是诈骗罪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诉讼诈骗是否是诈骗罪,希望我整理的知识能够帮助到大家,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诉讼诈骗是诈骗罪吗
诉讼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隐瞒事实或者虚构事实(如伪造证据)等方法,通过诉讼途径取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般称之为诉讼诈骗(行为)。
1、诉讼诈骗行为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
诈骗罪最本质的特征是受害人基于加害人(或者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下同)的欺骗手段做出错误判断而自愿主动交出财物。而诉讼诈骗行为实施过程中,受害人是基于生效判决的强制执行力而被迫交出财产,而不是基于加害人的欺骗手段,亦不是自愿交出财产,不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
2、诉讼诈骗行为没有犯罪中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对应性。
犯罪行为中的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往往具有类似于民事合同的相对性特征,具有对应性。即是说加害人加害的意思表示(犯意流露)及犯罪行为等指向的是受害人。例如盗窃罪的加害人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针对的是受害人,只要对受害人来说是秘密的就足够,并不会因为当着第三人面或者第三人发现盗窃行为而变得不秘密了就不构成盗窃罪,这种秘密窃取的方式约束的是加害人与受害人。在诈骗犯罪中,加害人欺骗的对象是受害人,但是在诉讼诈骗中加害人欺骗的对象不是受害人,事实上受害人也没有受到欺骗。
3、诉讼诈骗结果发生主要源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的局限和受害人举证、质证能力。
历史不可重演、历史也无法完整记录,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作出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只能是通过证据认定构架起来的案件事实(或者称法律事实,下同),而不是客观事实。民事诉讼法通过程序正义给与双方当事人平等的权利义务,尽量做到案件事实无限接近客观事实,这两个事实之间有出入在客观上无法避免。
民事诉讼法通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来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作出判断和判决,诉讼程序中的权利义务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公平合理的,机会也是均等的。如果加害人隐瞒或者虚构事实,受害人完全可以通过举证、质证等程序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因为客观原因或者当事人举证能力、质证能力等导致法院认定的事实与客观事实有出入,这些也民事诉讼法允许的,其后果由受害人承担在法律上也是公平合理的。
4、诉讼诈骗结果在民事诉讼程序上完全可以避免或者补救,不需要刑事司法介入。
民事诉讼法通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鉴定、质证等程序给与双方当事人同等的权利,如果受害方举证质证能力足够,那么总体来说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一致,判决也是正确的。如果认定的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不一致而导致(错误)判决错误的,受害人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通过二审、再审获得救济,无需刑事司法介入给与救济。
作为加害人,如果二审、再审改判,其将承担诉讼费、鉴定费等,同时可能接受司法拘留或者司法罚款处罚,这种处罚已经足够,而无需对加害人再科以刑罚处罚。
5、如果诉讼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将破坏民事诉讼制度和导致诈骗罪泛滥。
民事诉讼制度本身是比较合理的,受害人因为举证、质证能力问题或者客观原因等导致案件事实与客观事实不一致,应当依法承担不利法律后果。如果认为加害人构成犯罪,那将强迫加害人主动承认或者举证证明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的事实,这将破坏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导致民事诉讼程序不公正,造成更多的错案发生。
民事诉讼中,加害人除了对虚构的事实情形是明知的外,对隐瞒的事实情形往往也是明知的,如果这些行为构成诈骗罪,几乎大部分二审、再审改判的案件加害方都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属于故意犯罪,存在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既遂等状态,许多案件的加害人只要到法院立案就已经构成犯罪(诈骗罪预备状态)了,即使一方当事人后来撤诉了,那也可能构成中止或者未遂。这必将导致诈骗罪泛滥,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综上所述,诉讼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也不应该构成诈骗罪。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诉讼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如果大家还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也提供在线法律知识咨询,欢迎大家进行法律知识咨询。
隐瞒部分债务是不是虚假诉讼
法律分析:部分篡改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仍属于虚假诉讼。因此,隐瞒部分债务提起民事诉讼的,属于虚假诉讼,若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则构成虚假诉讼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隐瞒货款已经全部支付或者部分支付,进行诉讼是否属于虚假诉讼?
隐瞒部分债务清偿是虚假诉讼,法律当中所规定的虚假诉讼指的是没有借款的事实,却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假诉讼罪检举虚假诉讼罪是由公安机关提起并管理的一项公诉案件。如果证据确实是犯罪,则将其移交给检察院审查和起诉。检察院将依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中的两方恶意串通,串谋捏造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司法权和执法权非法占有或损害人民法院财产权的诉讼。州,集体或公民。刑罚规定: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控制,情节严重或单处罚款,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处三年以下七年以下罚款。
刑法虚假诉讼案的规定是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与“恶意诉讼”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