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童侵权用他的压岁钱支付赔偿金是否可以
收8岁以上儿童的压岁钱违法吗
大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属赠与性质,形成赠与合同关系,压岁钱一经孩子接受,赠与合同就成立,家长无权没收。既然压岁钱是孩子的个人财产,父母只能帮孩子保管或为了孩子利益做出处分财产的决定,私自挪用孩子的压岁钱是违法行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压岁钱可以由其家长或者法定代理人处理;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在处理孩子压岁钱时应该与孩子商量;18周岁以上的公民,以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此部分人员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自由支配压岁钱。
一、父母有权管理或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吗
父母有权管理或使用孩子的压岁钱。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或使用必须是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合法权益。大人给孩子发红包属于赠与性质。与孩子形成赠与合同关系。孩子接受红包后,红包的所有权归孩子所有。而不是用压岁钱买奢侈品供自己使用,否则涉嫌侵权。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如果孩子的父亲在担任监护人时不履行监护职责,损害孩子的利益,当孩子继续生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时,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提出变更孩子监护人的请求。
二、成年孩子的抚养权可以变更吗
孩子成年后抚养权无需变更。因为孩子已经成年,法律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父母不再有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继续抚养的义务。更不会涉及到变更抚养权的问题。父母可以和孩子协商处理,孩子可以和父母居住,也可以自己生活。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不满12岁的孩子的压岁钱是否有权自己使用?
亲朋好友在春节给未成年子女压岁钱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大人给未成年人发压岁钱在法律上属赠与关系,压岁钱属于未成年人的个人财产。这里的未成年人是指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可自由支配压岁钱。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所以,父母可以代孩子决定压岁钱的用途,但用途必须是与孩子相关。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从父母手上要回部分压岁钱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参考法律条文:A【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B【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第十八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额等方面的认定。
父母是否有权使用孩子的压岁钱
作为父母,有权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吗?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长辈对孩子的宠爱特别深,所以在过节期间,孩子们的乐趣不仅在于吃到好吃的,还在于能收到很多长辈给的压岁钱。但是,一般家庭来说,父母认为孩子还不具备合理支配金钱的年龄,所以基本上孩子的压岁钱会被父母拿走,代为保管!当然,父母“代为保管”的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父母是不是想花就能花?如果花了孩子的压岁钱,会不会触犯法律呢?所以今天让我们来说一说:父母有权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吗?
从法律上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属于民法上的赠与关系,只要孩子收到了压岁钱,赠与行为即告完成,所有权即归孩子所有。孩子的监护人,有管理和保护孩子财产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若压岁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比如用于给孩子交学费、报培训班或购买保险等,家长是可以动用孩子压岁钱的,但如果花在与孩子无关的事情上,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来说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对此,可以由孩子其他监护人,比如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等提出异议。
案例分析
温州乐清一位母亲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压岁钱,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法院判决母亲不仅要还钱,还要赔偿利息损失。此案引发社会讨论:孩子收到的压岁红包,父母怎么处理更合理?在帮孩子理财时,又该注意什么原则?
2002年,乐清女子紫琴(化名)结婚,随后生下一女二子。2012年春节,奶奶给孙女孙子一个大红包,总额56万元,用定期存款存在3个孩子的名下,存单由紫琴保管。后来,因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紫琴提出离婚,但法院驳回了请求。提出离婚后,紫琴以监护人身份,凭户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证,去银行取走了子女的钱。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诉紫琴,要求还钱。
法院认为,作为监护人,父母应该保护子女的权益。父母除非为了子女的利益,否则不得处理子女财产。紫琴应该把钱还给3个孩子,并赔偿利息损失。其实压岁钱就是长辈赠与晚辈的钱,所有权归受赠人所有,父母可以代为保管,但要从保护孩子的利益出发,钱必须用在子女身上,如教育培养、献爱心或资金保值增值等。用压岁钱进行理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风险控制应是第一位的。孩子的钱最好选择国债、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余额宝、招财宝等风险较低,收益较稳的产品。投资股票、股票基金等方式,风险相对较高,市场波动容易造成损失,从法律上讲,子女有权提出相应的赔偿要求。
相关建议
在实际理财中,收益较稳的理财方式包括定期存款、少儿教育金保险、货币基金、国债等。
家长也可以为孩子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比如协助孩子注册一个支付宝账户,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入余额宝,或购买招财宝,稳健理财之余,还可以接触到互联网理财理念。
教育专家建议,让孩子成为财富的主人,才能培养其对待金钱的责任感。父母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用更科学、人性化的方式来经营亲子关系。父母可以与孩子商量,共同制定一份使用计划书。
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金钱,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陪伴,与孩子成为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尽量避免孩子在不适当的年龄过早的接触不应该的事,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