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后利润中支付的是(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
公司分配利润是怎样分配的
1、利润分配应当: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2)、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3)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可以按出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其他方式分配,主要是由公司章程规定。
2、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可供分配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被没收的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即弥补超过用所得税的利润抵补期限,按规定用税后利润弥补的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即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按国家规定转增资本金。
(4)提取公益金。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风险提示: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免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生存。此外,企业在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方能执行。
利润的分配顺序是什么
利润的分配顺序如下:
1、缴纳企业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
4、提取税后利润中,给员工以及公益设施的资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6、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
7、支付给优先股东相应的报酬;
8、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9、支付给普通股东相应的利润。
利润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1、依法分配原则,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依法进行;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赚取收益;
3、兼顾各方利益原则,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对等;
5、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的收益分配涉及国家、企业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优先股股利是在税前支付还是税后
税后。优先股股利只能在税后利润中支付,债券利息是在税前支付。这是因为优先股票是特殊股票中最主要的一种,在公司赢利和剩余财产的分配上享有优先权,因此它不能在税前扣除。
拓展资料
1.股利,是指依股份支付给持股人的公司盈余。一般来说,公司在纳税、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不得分配股利。公司当年无利润时也不得分配股利。
2.股息,是指公司根据股东出资比例或持有的股份,按照事先确定的固定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公司盈余;而红利是公司除股息之外根据公司盈利的多少向股东分配的公司盈余。显然,股息率是固定的,而红利率是不固定的,由股东会根据股息以外盈利的多少而作出决议。
3.股利的派发权是属于股东大会,但派发股利的具体方案则由董事会提出,一经股东大会认可,即可确定进行。公司股票是可以转让的。为了确定哪些人可以领到股利,必须在发放股利前确定一些日期界限。这里有4个重要日期需要注意,因为它们无论对于那些注重当前收入的人,或是对注重资本利得的人都十分重要。
4.现金股利亦称派现,是股份公司以货币形式发放给股东的股利;股票股利也称为送红股,是指股份公司以增发本公司股票的方式来代替现金向股东派息,通常是按股票的比例分发给股东。股东得到的股票股利,实际上是向公司增加投资;新建或正在扩展中的公司,往往会借助于分派股票股利而少发现金股利。财产股利是股份公司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的形式向股东发放的股利。建业股利是以公司筹集到的资金作为投资盈利分发给股东的股利。
利润分配的顺序及内容是什么?其会计处理如何进行?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6)支付普通股股利;
(7)转作资本(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利润分配的顺序不能颠倒。也就是说,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未得到完全弥补前,不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以前,不得向投资者支付股利和利润;支付股利的顺序必须是先支付优先股股利后支付普通股股利。
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首先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之后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用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都属于利润分配的内容。
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了上述分配后,仍有余额,即为本年的未分配利润,本年未分配利润加上上期未分配利润的合计数,即为本期末未分配利润累积数。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投资者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作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
利息是在税前支付,股利时在税后支付,请老师具体举个例子,说明利息和股利的成本高低。谢谢。
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进而减少企业需要交纳的所得税,因此利息给企业实际造成的现金流出=利息-利息抵税额=税后利息,这样在计算债务资本成本的时候,按照税后利息计算。
股利是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净利润本身是税后的,所以股利是税后的。
债务的资本成本是低于权益的资本成本的。
拓展资料
1、 利息支出和股利分红支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业务。
利息支出,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不谈资本化),当然是先计入费用科目,形成利润的减少项目在所得税前列支;
而股利支出,是企业形成的最终税后利润向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它不属于费用性质,当然不能象费用那样减少利润,而是对利润的一个分配。
2、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一定会计期间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减少,是损益表要素之一。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费用作为损益类要素的费用,指营业费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便是采用这种狭义的费用概念,将损失作为一项与费用平行的收益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采用上述广义的费用概念。会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 债务资本的利息,指企业借款所付给债权人的报酬,债权人取得利息后尚须交纳流转税并计入纳税所得交纳所得税,所以企业支付的利息可税前扣除; 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的理由:股利是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的,股东除交纳个人所得税外,不再涉及其他税收,所以不能从税前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