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是(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是什么)
特邀律师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区别为如下:
1、取得的物权不同
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和意思为依据,是依据法律而直接取得物权,比如自己种的果树所结出的果子就属于原始取得。
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所取得物权,比如因买卖、赠与取得物的所有权等,继受取得可以分为创设与移转这两种方式,例如房屋所有人在自己的房屋上,为他人设定抵押权就是创设,出卖或者赠与是移转。
2、包含内容方面不同
原始取得包含的内容有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等;继受取得包含的内容包括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和概括继受取得等方面,两者在内容方面不一样。
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
1、征收
征收有两个前提条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下才可以进行征收,并且主体只能是国家,在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时要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和居住条件,并予以公平的补偿。
2、劳动生产
劳动生产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进行表示,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就越低。
3、收益
从历史来看,收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中,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并发展这一观点,现指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营业收入或得到益处等。
4、孳息
天然孳息是根据物的自然性能或者物的变化规律而取得的收益,比如母鸡所生的蛋、牲畜所下的幼崽、土地自然生长的粮食等植物。
继受取得和原始取得区别
法律主观:
原始取得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继受取得必须要有原始所有人和受领人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合意。原始取得的根据主要包括:劳动生产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活动获取劳动产品,以及通过扩大再生产取得其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收益指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物质利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收益。添附民事主体把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成果合并在一起,从而形成另一种新形态的财产,如果要恢复原状在事实上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在此情况下,则要确认该新财产的归属问题。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原始取得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继受取得必须要有原始所有人和受领人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合意;前者包括劳动生产、收取孳息、没收财产、先占、拾得遗失物或发现埋藏物在没有所有人的归属、以及善意取得等;后者包括征收等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
这两种取得式的根本区别可以句话来概括就是:原始取得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继受取得必须要有原始所有和受领的意思表,即双合意。
二者区别为:
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主要形式如因先占、善意取得等。
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如因买卖、赠与取得物的所有权。
继受取得又可分为创设与移转两种方式。
所以,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是有法律直接规定的,如果是有法律直接规定的取得方式通常就是原始取得,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外力条件就可以通过法律进行取得或者是继承,法律没有直接规定,还需要借助一个原始所有人再加上一个和这个所有人意见相同的受领人做出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够取得的一般都是为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和原始取得的区别
法律分析: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不同有:
一、物权的取得不同
1、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
2、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二、包含内容不同
1、原始取得:劳动生产、收益、添附。
2、继受取得: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三百一十三条: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是,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原始获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是什么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区别:
1、物权的取得不同。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2、包含内容不同。原始取得包含的是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继受取得包含的内容是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条
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继受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继受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如下:
1、取得方式不同。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2、包含内容不同。原始取得包含的是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继受取得包含的内容是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也称传来取得,是指商标权人取得商标权是基于原商标权人的商标权而取得的。这种取得方式主要包括商标权的转让和商标权的继承。我国《商标法》规定依传来方式取得商标权的,必须依照转让注册商标的法定程序办理。
原始取得又称固有取得,是指非依他人的所有权而取得所有权,如生产、收取利息等,即属于原始取得方式。
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获取孳息,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善意取得,时效取得和国家强制取得等。
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活动攫取自然物,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包括劳动生产和获取孳息。通过生产而取得产品的所有权是一种原始取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始取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