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关于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个人隐私被侵犯怎么办?
发生侵犯隐私的情况之后,受害者应当通过以下途径来维权:
1、报警。侵权发生之后,报警是第一选择,同时一定要抓住侵权者,绝对不能让他跑掉。一旦跑掉,则很难维权。如果让警察去抓侵权者,那太难了,而且还费时间,在抓不住侵权者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维权。
2、搜集相关的证据。报警一方面是看有没有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搜集证据,让警察固定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
3、给侵权者发函,要求其停止侵权。发函的情况,前提是知道谁是侵权者,否则无法发函。
4、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索赔。这是在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情况下,才选择的途径。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否则不会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民法典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是根据《民法典》当中明确的说明,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不管是什么单位或者是个人,都不能够通过非法的方式收集公民的个税信息,并且传输和贩卖他人信息。
一、《民法典》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是什么?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才能收集。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个人信息的定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条件】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现在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在我们国家《民法典》当中是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如果有人通过非法方式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贩卖给他人的话,那么是需要受到一定惩罚。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不属于个人信息,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其他信息与其相结合识别出特定个人,则仍需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用于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身份。其中,“与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广泛的概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电话号码等信息。同时,法律还规定,经过匿名化处理的信息不再属于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在保留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剔除了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因此,经过匿名化处理后的数据可以被企业自由使用或共享,无需受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限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过匿名化处理的信息能够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出特定的自然人,则仍然需要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例如,某家电企业在销售时对客户信息进行了匿名化处理,但是客户购买产品时提供的电话号码和地址等信息,则能够与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结合识别出特定的自然人,因此仍需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
个人信息保护法如何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保存和删除?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收集个人信息之前,应当明确告知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期限,并经过个人同意。保存个人信息时,企业应当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毁损或者丢失。对于不再需要的个人信息,应当及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范围和匿名化处理后的规则。企业在收集、使用、保存和删除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要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也应该注意自身信息的保护,避免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八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告知被收集个人信息的主体收集目的、范围、方式和期限,并经过被收集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收集、存储等。根据查询中华网信息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法律,制定的法规,个人信息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C
本题考查民法。
A项错误,《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A项表述是“不得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信息”,与法条表述相比,少了“非法”,因此,表述错误。
B项正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C项正确,符合《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
D项错误,《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D项中表述是“以其他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与法条表述相比,少了“非法”,故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C。
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个人信息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
法律主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包括了以下相关内容: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四条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处理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遵守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处理者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遵守哪些:合法、正当、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四条,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第五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第六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第七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第八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保证个人信息的质量,避免因个人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对个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第九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相关法律制定该法。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该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四条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第六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第七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