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盖个人章有效吗(合同可以盖个人章吗)
重要合同盖私人章有效吗
法律主观:
合同传真盖章是有效。盖章是有效的签名方式,而传真形式也是合同书面形式的一种,只要是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当事人具有相应 民事行为能力 的,合同是有效的。
法律客观: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借款合同只有个人盖的章有效吗
借款合同只有个人盖的章满足法定有效条件就是有效的:签订借款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借款合同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借款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借款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合同签名可以用个人印章吗
可以的。
1、私人印章在法律的效力上是可以代替签字的。私章也是法律认可的一种形式。如果想否认该私章加盖的话;必须提供没有使用该私章的证据。否则,默认为合同成立。
2、如果在实践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最好取得法定代表人的签字而不是私人印章。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3、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4、合同一方是自然人的,签字或者按指印即可,如果合同一方本人不能到场签署,其合法授权的人员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代签;合同一方是企业单位的,签字人应当是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经法定代表人和单位授权的其他人在授权范围内代签。
一、签订合同注意事项都包括什么?
1、核实确认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2、确认合同的形式:
⑴、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⑵、采用口头、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必须签订确认书并盖章签字;
⑶、倒签合同要标明合同背景。
3、合同的必备条款要具体、明确;
4、订约前的合同义务;
5、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
6、合同签订后,合同原件须交公司统一保管;
7、合同内容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不得含有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因故意及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二、合同章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1、对合同当事人而言,合同上加盖合同专用章,表明双方当事人对订立合同的要约、承诺阶段的完成和对双方权利、义务的最终确认,从而确定了合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而成立,
2、对当事人双方发生了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基于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私章也是受到法律认可的,如果想要盖章的话签订的合同同样能够生效,但如果在之后发生纠纷,不能够提供没有使用私章的证据,就可能会默认合同成立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合同上盖个人印章有效吗
合同上盖个人印章一般有效,但是如果是与 公司签订合同 属于盖公章,盖个人印章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三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最后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签订中,人名方章和手签章的法律效力一样吗
在一般情况下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这里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自然人。自然人就是我们公民,签名与盖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一种是法人。对于法人如果是法定代表人的签字且是处理法人业务范围内的事与盖印具有同一法律效力,如果与法人无关,那是法定代表人作为一普通的公民也就是自然人具有的法律效力,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扩展资料:
法律效力的详细解读
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
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生效时间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各国普遍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效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盖电子印章文档与盖实物印章材料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