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收取定金(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就卖房合法吗)
开发商没有预售证交的定金不退怎么办
开发商没有预售证交的定金不退的解决办法如下:
1、查看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当地有关预售房屋的法律法规,在购房合同和交易条款中查找相关条款,以确定您的权益和义务。
2、 与开发商沟通:与开发商进行沟通,表达您的关切和要求。要求开发商退还定金,或寻求其他解决方案,如延期交付、补偿等。书面沟通可以更好地记录和保留证据。
3、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与开发商的沟通无法解决问题,您可以咨询律师或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了解您的合法权益和可行的法律途径。
4、报案或起诉:根据当地法律,您可以选择报案或起诉开发商,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请咨询律师或相关机构,了解起诉的条件和程序,并准备好相关证据和文件。申请预售证的流程如下:
1、准备材料: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准备申请预售证所需的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商的资质证明、项目规划方案、土地使用证明、土地出让合同、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等。
2、填写申请表格: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申请表格,填写申请表格并准备相关的申请文件。这些申请文件可能包括项目的设计图纸、销售计划、资金证明、开发商的经营状况报告等。
3、递交申请: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格和相关的申请文件递交至当地相关部门,通常是房地产管理部门或建设部门。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申请。
4、审核和审批:相关部门将对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他们可能会对申请材料进行细致的审查,包括项目的合规性、规划的合理性、开发商的资质、资金的来源等方面。
5、 预售证颁发:如果申请符合要求,相关部门将颁发预售证。预售证是开发商合法进行房地产预售的凭证,它规定了开发商的销售范围、价格、条款等信息。
综上所述,房地产交易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不同而有所不同。尽快咨询专业人士,如律师或相关机构,以获取针对具体情况的法律建议和帮助。能够提供具体的法律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没有预售许可证的房子定金能退吗
法律主观:
没有预售许可证的房子定金能退,且能退还双倍。房屋开发商在进行房屋买卖时,其预售许可证是出卖房屋主体的必备材料,如果没有房屋预售许可证,在起诉前仍未获得表示出卖方严重违约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是能要求退定金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商品房没有预售预售许可证,定金能退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第九条 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无预售许可证 销售房屋 怎么处罚
建设部令第131号《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六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
如果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根据违法情节和后果,将处以不同等级的处罚:
1、销售1套且收取定金或房价款未超过5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5%的罚款;
2、销售2套以上5套以下或收取定金或房价款超过50万元未超过30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0.8%的罚款;
3、销售6套以上或收取定金或房价款超过300万元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已收取预付款1%的罚款。
对于"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向买受人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行为,按照收取金额的多少,明确了从1万元到3万元3档不同的处罚标准。房企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根据违法情节和后果,确定了5万元和10万元两档不同的处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