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出口退税和逃税罪的区别(骗取出口退税罪和逃税罪的区别举例说明)
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逃税罪的概念及量刑标准
法律分析:犯本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要罚金;如果是犯罪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话,犯罪分子会被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或其他严重情形的话,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加一定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
偷税是行为人以偷逃国家税款为目的的故意行为,而漏税是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属于无意识而发生的过失行为。
1.定义不同,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2.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的行为。
3.手段不同,偷税则是采取非法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税款还没有缴到国库,骗税行为人是把已缴到国库的税款骗归自己,骗税所采取的是,假报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伪造,涂改报关单等手段。
区别二者的关键,在于情节是否严重。偷税而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偷税而情节不严重的,属于一般偷税违法行为。
(1)构成偷税罪的法定数额情节。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
(2)构成偷税罪的法定其他情节。
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这是对屡教不改的偷税行为认定为偷税罪的量化标准。由于它不受数额标准的限制,因而是构成偷税罪的又一个独立的标准。
法律依据:
《税收征管法》第52条第2款也规定: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末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延长到五年。”其中的“失误”包含了无意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种种情况,实质上就是漏税。
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逃税罪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逃税罪的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逃税罪是纳税人,而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一般主体;
2、主观目的不同,逃税罪的目的是不缴或少缴税款、逃避纳税义务,而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是行为人在未实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从国家的出口退税款中获取非法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逃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有什么联系?
二者的联系
行为人在缴纳税款后,以骗取出口退税的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按照逃税罪论处,若骗取的出口退税额超过缴纳税款的,超出部分按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并且与逃税罪实行数罪并罚。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或者因逃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又逃税的行为。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扩展资料:
一、二者的区别
1、在犯罪客观方面
逃税罪通常是纳税人在商品的国内生产、销售环节,实施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拒不申报纳税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等手段,逃避应缴纳的税款。
骗取出口退税罪则是是行为人在商品的出口环节,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款。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商品的出口环节,只有行为人在根本没有出口货物,而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的,才能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
2、在犯罪主体方面
逃税罪是特殊主体,通常只能由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构成,并且突出表现在该纳税人必须对其所逃税款负有纳税的义务。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一般主体,可由纳税人构成,也可由非纳税人构成,并且突出表现在该行为人通常不是其所骗税收的纳税人。
3、在犯罪的主观方面
骗取出口退税罪与逃税罪虽同为故意犯罪,但两者的犯罪目的各不相同。
逃税罪的目的是行为人在有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不缴或少缴税款、逃避纳税义务。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则是行为人在未实际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下,从国家的出口退税款中获取非法利益。
二、案例
假如甲交了20万元的税款,然后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骗取出口退税30万元,则甲在20万的税款范围内成立逃税罪,在10万元的税款范围内成立骗取出口退税罪。
但行为人甲只有一个行为,即“骗”的行为获得了国家的退税,此时这一个行为受到了两次评价:一次逃税、一次骗税;按照想象竞合从一重,应当按照一罪出发,但是法律明确规定了按照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数罪并罚,属于想象竞合犯的唯一例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逃税罪
百度百科-骗取出口退税罪
偷税和骗税的区别
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偷税数额不满一万元或者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百分之十的,由国家税务机关追缴所偷税款,并处以所偷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x0d\x0a\x0d\x0a骗税,主要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采取的是虚报出口、虚报价格,伪造涂改报关单据等手段\x0d\x0a\x0d\x0a偷税就是有应纳税行为作假不纳税;骗税就是未发生出口退税的行为作假骗取退税。
偷税和骗税的区别,什么是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偷税数额不满一万元或者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百分之十的,由国家税务机关追缴所偷税款,并处以所偷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x0d\x0a\x0d\x0a骗税,主要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采取的是虚报出口、虚报价格,伪造涂改报关单据等手段\x0d\x0a\x0d\x0a偷税就是有应纳税行为作假不纳税;骗税就是未发生出口退税的行为作假骗取退税。
偷税和骗税的区别是什么啊?
1、表现形式不同
骗税
(1)骗取减免税;
(2)骗取出口退税。
偷税
(1)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
(4)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2、法律责任不同
骗税
(1)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有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依据新《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犯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偷税
(1)对纳税义务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扣缴义务人采取上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法律行为不同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的行为。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