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71条第一款前段规定
刑诉法171条规定
法律主观: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是有关于移送起诉的规定。内容为检察院在审查案件作出起诉或者不起诉决定,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起诉决定,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需要将相关材料移送给法院。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71条
法律主观: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为: 1、社会上出现了涉嫌犯罪的事件,侦查机关可能是基于有关单位或个人报案、控告等原因而介入,进行初步调查; 2、侦查机关立案进行侦查; 3、法院在收到并审查检察院移送起诉的案件后,除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一般会公开开庭审理; 4、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执行。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九条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具体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具体规定如下: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具体内容如下: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是如何规定的
第一款规定的是对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的处刑。根据本款规定,对造成上述危害后果的,一般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分析
相关法律的第一百一十五条一共分为二款。第一款是对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罚规定。有以上行为的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分子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所说的“造成严重后果”,就是本款规定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关于放火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而如果放火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话,那么就属于放火罪;2、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该以犯罪的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是应该以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也就是说不能够光看客观造成的后果,还要根据行为人主观的意识态度来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犯罪。3、放火罪与焚烧个人财物: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任何人都有对属于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权的权利。处分权包括毁坏,使其失去使用价值或者价值。但是,这种权利的性质是以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处分的行为只要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烧自己的财物,那么就可以说是属于处分个人所有财产的范畴,不构成放火罪。反之,这种行为就构成放火罪。4、一罪和数罪:行为人如果为了毁尸灭迹或者销毁其他证据而放火,导致危害公共安全的那么就按照其犯的罪从重处罚,不另外加上放火罪进行数罪并罚;但是如果后果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的话,那么就要加上放火罪进行数罪并罚。5、放火罪与故意伤害罪:如果犯罪分子以放火作为杀人的方式,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话,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反之如果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话,以放火罪定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